在数字经济时代,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施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探讨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一、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意义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参与方多、效率较低、利润率低、竞争激烈、资金风险大等特点。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施工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管理效率的提升、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这不仅是响应国家“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
二、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挑战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已普遍使用OA办公系统、安全、进度、质量、财务、设备、物资等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然而,这些系统往往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难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技术壁垒、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挑战。
三、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1. 树立数字化转型理念
施工企业应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通过内部会议、培训等方式,向全体员工普及数字化转型的知识和理念,营造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
2. 制定完善的信息化顶层设计
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和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信息化顶层设计。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愿景,确定数字化转型的优先级、预期成果以及实现路径。通过深入分析企业现状、市场需求及行业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3. 推进业务数字化
业务数字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阶段。施工企业应运用BIM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包括:
软硬一体化:面向项目和现场层面,实现智能化作业。
项企一体化:从集团公司到分子公司再到项目部,实现决策和执行一体化。
业财一体化:实现业务和财务的整体拉通,用数字化实现整个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流动。
设计施工一体化:实现设计施工的无缝对接。
甲乙一体化:面向整个产业链,实现甲乙双方的高效协同。
4. 构建能力平台化
能力平台化是数字化转型的深化阶段。施工企业应通过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具体包括:
构建PaaS平台、AS平台:为企业提供灵活可扩展的技术支撑。
建设中台体系:包括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物联中台,实现核心能力的组件化、数据的拉通以及物与物之间的连接。
助流科技是一家专业的企业数字化服务商,依托零代码、低代码和高代码开发技术,解决企业中后台应用,将企业应用开发所需要的能力高度抽象成可视化组件 ,在一个产品内完成数据、视图、报表、流程、权限等功能,在电脑和手机上同步设置使用。助流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将项目管理、OA、CRM、ERP等应用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
5. 推动数字业务化
数字业务化是数字化转型的高级阶段。施工企业应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具体包括:
开发数字化产品:如智能建筑、智慧运维等,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优化服务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探索新业态:如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等,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四、保障措施与建议
1. 加强组织领导
施工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大资金投入
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施工企业应建立灵活的融资机制,通过政府补助、银行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转型工作的资金需求。
3.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施工企业应加大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内部培训、外部招聘等方式,打造一支具备数字化思维、掌握数字化技能的人才队伍。
4.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措施,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可靠。
五、结语
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是施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施工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工作。通过树立数字化转型理念、制定完善的信息化顶层设计、推进业务数字化、构建能力平台化以及推动数字业务化等措施的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