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转什么”?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围绕企业战略、愿景和业务管理目标提出来的。
简单讲就是当前构建的IT和技术能否高效、敏捷支撑企业业务管理目标和战略达成,实现企业表单报表自动生成,使数据产生价值,能够高效、快速决策,风险及时预警预控等目的。
01转思维,业务技术双轮驱动
“转思维”,就是各级主要领导数字化思维要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同频。
目前在建筑企业内部普遍存在一种观念,认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高大上的业务,只有IT专业人员才能做,数字化转型就是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事情,业务部门不需要参与到企业数字化转型中。
但无论是工作效率提升,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归根结底都是要让业务产生价值,技术只是来帮助业务实现价值,因此,关键的关键是如何让业务部门积极参与,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来推动数字化转型落地。这个思维的转变,我们称之为“双轮驱动”,即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从技术的角度推动业务的变革,从而实现战略目标、业务目标的达成,形成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
02转组织,建立信息化创新团队
“转组织”,就是要成立信息化创新团队。
过去企业实施信息化时,往往是信息化部门主导系统的开发,业务部门提出需求改进建议,优化业务系统来满足业务的诉求,但往往业务诉求不明晰、不充分,结果就是业务部门用不好、不愿用,信息化部门无目标、无动力。
显然,这种方式是落后的,“业务技术双轮驱动”并非是思维与意识上双轮驱动,还要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上,各级信息化创新团队应由各部门及单位具有互联网和信息化思维的业务人员构成,基于对于业务的深入了解,探索业务管理上的变革点,培育“产品经理”能力,提交业务需求,深度参与开发过程,协助开发契合实际业务需求的应用,更好的打通业务与信息化、数字化的联动,最好的方式是交换业务角色,3~6个月交叉任职,考核合格后再回原岗位,逐步培养既懂业务与管理,又懂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03转思路,循序渐进分段演进
“转思路”,就是要实现数据的连接和共享。
遵循先从标准化到信息化,在由数字化到智能化的有序演进,从企业内到企业外逐步打通的思路。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建设的时候首先解决管理标准化和业务信息化。
其次是数据协同、连接、驱动运营,数据贯穿整个数字化建设生命周期,即业务和数据建设两条线是并行的。数据建设配合业务建设和协同并行,数据不断的反哺业务,支撑业务运作,大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最后才能实现智能化。
04转模式,解决垂直业务数据
“转模式”,就是要解决信息化阶段没有完成的业务工作。
当前数字化转型建设一定是按垂直业务线条逐个去解决,解决信息化时期没有完成的业务,确保业务管理“原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唯一性、精准性、有效性,再进行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才能实现数据的连接和协同问题,但以前“竖井式”的建设模式肯定是不可取的,要有新的平台型的架构来实现业务快速响应,如轻量化平台、微服务架构。
因此,垂直业务数据一定要遵循“数出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则,实现源数据的纵向互通、横向互联、集成共享。
05转方法,数字技术解读业务
“转方法”,就是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一场变革。
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数字化的思维重新解读业务,重构业务管理模式。
一是业务模型数字化,要把业务应用场景的传统逻辑与思维,用图表、模型等解构出来,变成具体的IT逻辑与数字化语言;
二是业务管控线上化,业务管理部门要厘清管理重点、管理思路,主动变革,把业务流程从线下转到线上。
06转范围,数字化赋能产业链
“转范围”,就是要实现建筑企业全业务、全产业链的数字化。
企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核心战略,就一定要针对企业的全业务链,如果缺乏全局视角,很容易导致标准不统一、数据割裂的现象,带来系统间业务联动成本高、协作差的问题,也不利于数字资产的沉淀。
因此,我们需要扩大数字化转型范围,用数字化赋能建筑工业化、综合投资与地产等非主营业务的全产业链。
即用数字化赋能建筑工业化生产运营管理流程与智能生产建造过程;打通投资业务的投融资、建设到运营的整条产业链,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管控;从投资、设计、成本、收入、计划、现金流、周期等进行指标分解与动态跟踪,实现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有效风险预警管控、科学经营快速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