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大小小的建筑公司采用国际公认的工程法律管理模式。在当今市场,建筑企业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建设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合理的建设周期。施工现场生产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产品,依靠施工管理确保施工。
管理水平决定了建筑公司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使用,项目规模逐渐扩大,形式越来越复杂。
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准确把握施工进度,从源头上优化,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等方面,已成为投资者和施工管理者的共识。
在21世纪,工程项目管理思想在项目实施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理论上讲,多学科融合,方法开发和软件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套方法和理论体系。
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相比,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起步较晚。这可以追溯到华罗生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网络规划技术,并创建了一个“协调方法”来促进重点项目的使用。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涉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国外一些重大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1986年,世界银行贷款首次在中国使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导致了项目进度的五个月进展和项目成本的降低了40%。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根据鲁布吉水电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功,建设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二年联合发布了通知。在一批试点企业和建设单位中,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方法和中国项目经理认证制度的建立。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MRC相继建立,成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协会的IPMA小组成员。国内一些大学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有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会议陆续在中国举行。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在国内项目中,项目进展的方法一般包括关键路线法,交叉图法,相关地图法和一线网络图法。每种方法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规划项目的进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简单地使用一种方法很难描述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异。国内理论知识和实践体系也需要不断补充和研究。
在21世纪,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认识到国际化带来的变化是重要的。自2003年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实施以来,首次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工程管理大会表明中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正在走向全球。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国内外许多着名学者如杨鹭江结合人行横道地图和双码网络地图的优缺点,实现有效控制项目进展情况;吴云娜,陈健,李泽忠等通过系统数据库和算法设计,将价值理论与现代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计算和处理中标价值,从而实现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
经过几十年建设工程管理的发展,国外先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还有差距。例如,施工单位只注重投资收益,追求轻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复合型人才等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