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决方案
场景解决方案
oa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进销存
CRM管理
ERP管理
更多方案
价格
资讯
关于我们
400-600-83892
免费体验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关键
2022-06-08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关键
2022-06-08

在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下,建筑企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国核建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戴雄彪提出,结合转变意识、组织、方法、文化、模式五个方向,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建设效率,优化项目成本,提升决策质量,强化核心竞争力。由此,笔者深入思考,试图分析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关键。


转意识:数字化转型是“船长”工程


转意识,即数字化改造应该由船长主导,而不是大副、水手、向导。如果建筑企业是一艘大船,那么领导就是船长。一般来说,只有船长掌握了全部三个核心导航图,即价值全景图、业务演进图和组织成长图。对于这三张图,大副和水手只知道其中的一两张,被请到外面的向导就更难看到门了。未来已经来了,只是还没有普及。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不断展望未来的动态过程。


价值全景图展示了建筑企业所创造价值的全貌,包括投资决策、工程设计、采购施工、交付运营等阶段。有了这幅图景,才能有全局视野,才能摆脱技术、业务等具体问题的束缚,才能跳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部门视角。Panorama通过整合各个方面,帮助决策者真正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国资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通知》也特别提到要设立“建筑企业示范样板”,并特别强调“推进数字化技术与建筑全业务链融合”。


建筑企业反映的业务演化图是企业的愿景、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变化的方向。只有参考这张图,才能超越业务主管的“近视”,跳出现有的业务角色,考虑整个企业业务发展的“第二曲线”。数字化不能只是做一个系统,把线下的事务搬到线上,而是要全面考虑企业的运营模式,利用数字化带来的能力去发现新的业务流程,甚至拓展业务边界。这是一个企业生存、转型乃至创新的关键。


组织成长图是描绘建筑企业未来的蓝图。你希望在行业内成长为什么样的企业?怎样才能成为更好的企业?这件事别人回答不了,只有队长心里有。比如华为、阿里这类花费数十亿实施数字化战略的头部企业,信息团队不是企业的辅助部门,而是企业的管理中枢。响应速度非常快,任何策略调整都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快速调整,不断迭代优化。


转组织:打破部门墙,建立业务IT一体化的组织模式


从最近五年的趋势来看,数字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业务流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业务IT的整合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IT业务整合是将技术能力嵌入到业务中,由业务总监担任负责人,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数字化团队。技术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但能力是依附于人的,不能像工具一样随意组装和使用。所以数字化转型需要通过组织模式的改变来承载人的能力。2016-2018年,中建以全新的思路和理念,致力于打造基于私有云的企业互联网开放平台。所有参与的人都觉得建筑行业数字化的实现远没有达到预期。


按照设想,业务IT整合后,技术人员不再是独立的部门,而是像专业工程师或总工程师一样,成长为具体业务部门的一部分,形成长期固定的组织形式。技术人员的定位不应该局限于支持和提高。只有在一体化的组织模式下,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数字化思维才会被不断放大,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能力提升。再者,这种组织模式着重解决建筑企业中的三个问题,即数字化原则成为空谈,技术改进点难以察觉,技术能力的增长滞后于业务需求的增长。


转方法:切忌碎片化,不是按照部门、功能的划分实施数字化


首先要摆脱对数字化片面的理解。数字化绝不是一个项目管理APP或一些建筑模型算法,它也不仅仅是关于IT部门和施工技术,它更关乎施工企业的整体转型——重新定义客户价值主张、增值流程、员工意识和工作方式,以及崭新的文化理念。不去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片面地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技术质量管理数字化”等往往会将数字化改革引入歧途。


转方法就是要打破“信息孤岛”,尊重转型的科学次序。第一步是要定义出清晰的业务对象。例如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等施工技术就可以成为业务对象;又如施工技术可以对业务产生直接的增效价值,企业就可以直接对施工技术进行数字化。第二步是要从业务对象出发提炼出业务过程。以BIM技术为例,图纸技术资料的线上模型化、施工过程预演化、运营数据管理集中化等就是一个提炼业务的过程,如果业务对象不合适,是不能提炼出业务过程的。第三步是要建立业务规则。支持数字化业务提炼工作的人上车,不支持数字化提炼业务的人靠边或者下车,这就是业务规则。虽然现实情况比这要复杂,但是明晰边界、明确赏罚的思路是不变的。


转文化:核心任务是建立员工乐于分享、勤于分享的机制


改变文化是为数字化增加力量、凝聚人心的行动。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中,文化和行为的挑战名列前茅,因此转型的根本在于企业文化和行为的改变。其实建筑企业内部数据共享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财务分析数据可以作为公司企业规划和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经营管理数据可以为技术和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过去,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面临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各部门、各层级都在建设资源流动平台,平台类型多,重复劳动,信息共享。一些企业需要将包括营销、建材供应、项目运营等在内的生产流程数字化。做智能建筑的时候。如果数据没有完全共享,业务流程就会出现断点。一旦数据不能自由流动和共享,数字化的价值就会打折扣。


第一,强化开放共享的文化,弱化你争我夺、你争我夺的文化。首先要关注机构臃肿、部门围墙厚等组织生态问题,改变员工关系。建议企业从日常工作的痛点入手。例如,在提交报表时,进度项目部还应向商务部提供一份报表,并向工程部提供另一份报表。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数字手段解决。同时,数字化转型要结合建筑企业的文化和特点考虑转型调整(如相对稳定的中西部地区,国资系统对开放共享更为谨慎)。在目前的外部环境下,最好不要在短时间内做出颠覆性的机制改变,最好小步快跑,以“边开边修”的方式保证经营不受大的冲击。


二是建立知识经验共享机制,实施奖惩,长期营造开放共享的文化氛围。最高领导人应该把奖赏分配给那些愿意分享它的人。一些具体的做法得到了验证,比如将新工具的命名权授予发明团队或发明人。再比如,有人在分享平台上使用、评论、赞美技术、工具、方案。根据这些分数,分数高的企业可以给分享者奖励。企业从来不缺单兵、精兵甚至业内高手,但这些人的能力往往只对自己和身边的少数人产生影响。现在有了分享机制,人们的经验可以沉淀在平台上。大部分员工可以从平台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有一部分精兵可以把自己的能力反哺给平台。


第三,要有耐心,保持培养物的纯净,像空气一样维护。改变文化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追求是慢而又慢的。以建筑企业技术档案数据库为例。只有经过3-4年以上的运营,才能有足够多的成果分享到数据库中,才能形成“分享好的施工方法”、“寻找管理问题的答案”的习惯和氛围。共享的文化形成后需要维护,防止倒退,这就需要领导层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以中建三局在行业中的地位,中高层经常批评和反思自己,多讲问题,少讲成绩,这是一种值得学习的企业文化。


图片


模式转型:旧系统转换到新系统应该有所承袭、实现“三通”


继承的意思是不必把旧制度全部推倒,要有选择地保留使用;“三通”是指数据通、平台通、未来通。企业的现状往往是财务管理有制度,人力资源有制度,施工管理有制度,建立和更新的时间不一样。因此,有许多新老信息系统是分散的,按功能考虑的。


数据访问,即访问新旧系统数据,先实现稳定运行。首先,要打破破大立大的惯性思维,旧体制不需要完全推倒。正确看待数据,利用好数据,让数据有价值。我们不应该重构历史系统,而应该以“数据通信”的方式重用历史系统的数据资产,面向用户界面创造全新的体验。老船员不用直接换位置。他们可以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递下去,这样企业就可以战胜竞争对手。


通过平台,即建立一个同源的共享数据平台,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语言是一致的。无论是旧系统还是新系统,都要在同一个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的检索、分析和共享,这就是所谓的“平台访问”。例如,基于完整和准确的合同数据,平台可以提供风险预警服务。什么情况下不能签什么样的合同?一些施工企业整理出了上千份合同风险。一旦风险出现,系统会自动提醒业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平台建设是一场接力赛。老船员不直接下车,而是要保持航行稳定或者往前跑。用统一语言搭建的数据指挥棒与新船员连接起来,让新老联合起来,发挥更大的能量。


未来是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利用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重构业务流程,重塑用户体验。新船员,船的航行方式被革新了。面向未来的新系统,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重构业务流程,被称为“FutureConnect”。


业内常说,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启航时间不长,建筑企业在未来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承受结构调整的阵痛和经营环境不确定带来的困惑。同时,IT和商业模式的建设具有周期性,2-3年建成的新系统建成时可能是落后的。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也是数字化给业内朋友带来的现实挑战。但我们坚信,挑战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无限的机遇。


从开始到未来,放眼当下,可以看到数字化转型给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出了一道难题,同时也可以看到数字化时代给行业的领导者送了一份大礼。


助流作为一款垂直于泛建筑行业数字化管理工具,团队数年来持续深耕建筑行业,项目带头人具有超过10年的建筑企业管理经验,曾深度参与企业数字化建设,对建筑行业的管理模式及业务需求均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系统更契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求。依托saas服务模式的助流管理系统同时具备高度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最快1天可部署落地,3天完成定制需求,还可随时修改搭建好的应用。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助流服务号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助流 — 泛建筑行业数字化方案提供商
“数字化管理软件、企业经营服务资源、企业管理咨询”全方位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
免费体验
立即咨询

— 泛建筑行业数字化方案提供商

让企业管理更简单!

400-600-8381

2

深圳市福田保税区英达利科技数码园C栋10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