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建筑行业现状
当下,中国建筑业的现状及主要挑战如下:
一、市场竞争过度
2019年,中国最大的八家建筑施工企业占建筑业总产值(CR8)的比重低于20%,建筑业仍处于过度竞争状态。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已超10万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在低层次密集型的劳动力市场,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持续走低。
二、农民工老龄化
一般而言,与其他工作相比,建筑工地的工作危险性较高,且部分情况下工资收入与保障偏低,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行业的兴起,使年轻劳动力的就业范围更加广泛,诸多原因降低了年轻劳动力在建筑工地工作的意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报告》,2020年中国农民工平均年龄升至41.4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从2016年的19.1%增至2020年的26.4%。30岁以下农民工占比从2016年的31.9%下降到2020年的22.7%,农民工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三、材料成本增加
受全球货币政策、供需改善和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大宗原材料市场整体价格上涨明显,水泥、混凝土、砂石、沥青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造成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可能会超过投标时期的预算,导致企业毛利率减少,经营风险增大。
四、项目管理粗放
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于项目管理的手段仍然较为落后,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阶段、各部门、甚至各任务之间相对独立,项目数据信息难以及时传递,导致了项目进度更新不及时、项目预算与成本数据不准确、项目协作能力低、质量安全整改难监控难等诸多问题。
除上述问题外,建筑行业还存在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地点分散、建造方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改善建筑行业当前现状,提高行业建造和管理水平是建筑企业的迫切需求。
数字化转型方向
为了应对挑战,建筑企业应考虑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改善施工环境,推进传统业务创新转型升级,重塑企业竞争力。总体来讲,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有以下几个方向:
一、数据驱动决策
通过物联网、移动设备采集工程项目的资金、经营、进度、质量、安全、技术等数据,并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各类科学决策分析与预测模型,挖掘数据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使管理决策由“业务驱动”转为“数据驱动”,助力企业卓越运营,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业财融合
构建财务一体化平台,提升业财数据衔接的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和集中化。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有针对性、有计划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保证企业成本的有效降低,提升风险管控水平,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实现向前支持业务运营管理、向后支撑各级统筹决策,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BIM应用
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到规划、设计、采购、生产、建造、运维的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完善施工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合理排布,提升工程质量,打造一体化项目协同管理方式,促进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透明化。
四、智慧工地
聚焦施工现场,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设备等技术,实现对人员、机械、材料、环境的全方位实时可视化智能监控管理,提高工地现场的生产效率、改善工地施工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实现工地的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生产和管理。
数字化转型的方法
普华永道通过大量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摸索积累了一套完整的“以业务为核心、以价值为导向”的“三步走”数字化转型方法论。根据企业战略要求与目前数字化基础成果,结合最新的数字化技术,并与一流企业对标分析,明确提升方向、数字化转型愿景与业务场景,推导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一、定目标
通过业务战略解读和价值引导,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愿景和核心价值主张;和每一个业务单位约定明确的转型愿景、目标、成功标准和价值驱动力;设立变革目标、明确利益相关方,并设计沟通策略、文化宣贯方案等,降低变革风险。
二、设场景
根据价值主张和转型愿景,与各业务单位一同设计数字化场景,明确各场景所的需技术和投入产出;根据数字化场景,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充分发挥数字化场景价值;明确变革后各业务单位和职能部门的数字化转型指标,充分定义数字化成功标准。
三、保落地
制定完整的数字化转型落地计划,包括项目实施、流程推广、组织调整、系统优化和文化宣贯等;明确各业务单位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责任和考核方式,以业务驱动的方式推进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化转型的愿景、蓝图、场景、文化、价值等进行宣传和培训,形成数字化文化和价值主张。
数字化转型实践
国内某建筑行业龙头集团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该集团将新技术与施工现场管理需求融合,大幅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
例如,在深圳某枢纽大厦项目中,运用基坑自动化监测平台和基坑自动监测机器人,对大量位移点位进行24小时同步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送至智慧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双重保险”;
广州某专业足球场项目则首次将北斗导航系统与工程监测结合,监测范围达10平方公里,水平监测精度达1毫米、垂直监测精度达2毫米,实现了大跨度钢结构的三维变形高精度远程自检,充分保障了工程质量。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该集团还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工厂化生产的融合,并将该理念融入了国内数十个智能化装配式生产基地。
例如,该集团旗下的某钢结构生产制造基地,拥有国内首条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该生产线整合了智能下料、部件加工、自动铣磨、卧式组焊矫、锯钻锁、机器人装焊及抛丸喷涂等七大功能模块,实现了工序中80%智能装备的联动应用,全面提升了智能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填补了行业内自动化生产领域的空白。
在中国建筑企业如火如荼地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全球各大建筑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投入。
基于未来日本建筑业用工危机,日本某顶尖大型综合建设公司通过开发10多款T-iROBO系列的建筑机器人,协助工人完成现场施工操作,例如焊接、高空作业等,极大减轻了工人负担。并且,在工程施工现场,该公司采用了无人液压挖掘机,实现了挖掘与装载全自动化,大幅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投入。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与科技公司达成合作,积极推动数字赋能。例如,该公司通过和日本某领先科技企业合作,联合开发了隧道投影技术。该技术可实现在隧道开挖面上进行投影,充分显示如岩层软硬程度等地质信息,有效帮助施工人员实时掌握隧道施工现场地质情况,从而提高施工安全及效率。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建筑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好时机。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建筑业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将会为部分企业带来短时阵痛。中国建筑企业应该迎难而上,破局而出,努力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新态势,积极拥抱建筑行业数字化新未来。
助流团队深耕建筑行业,历经数年潜心打磨,为泛建筑行业提供“数字化管理软件+企业经营服务资源+企业管理咨询”全方位、一站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流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涵盖投标管理、项目管理、市场管理、采购管理、材料管理、成本管理等功能要点,从工程项目投标、合同签订、施工、验收、归档等形成流程化管理。
相关信息: